马书林 官方网站

http://mshl.zxart.cn/

  • “语言转向”时代的笔墨景观 作者:徐恩存

    作为当代画家,马书林对中国画艺术的思考与实践,是从戏曲人物开始的,一路走来,他带给我们的是耳目一新的笔墨景观。 用当代文化语境的角度看去,中国画笔墨的千年历史,始终是做为学术论争的焦点,存在并书写的;在今天,由于实用主义的作怪,传统笔墨甚至成为文化的重负,使其功能与表达日渐贫困,其内在的潜力逐渐丧失,马书林的中国画创作恰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,这使得他的研究、探索、创作别具意义。 马书林是在“语言转向”时代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学者型画家,一步入画坛,便开始了精神式的“梦”的书...详细>>

  • 戏曲,马书林进入传统与现代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:尚辉

   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,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。  中国传统艺术,大多不是再现性的,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,而且还要疏离真实。就京剧艺术而言,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,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,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,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,忘了自己身在剧场,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。因而,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对于演员的要求,就是忘却观众,他认为演员与观众交流的最好方式就是与剧中人物的交流。这和中...详细>>

  •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 作者:杜大恺

    一  京剧我不熟悉,童稚时母亲曾携我与弟弟在青岛长安大剧院看过一场梅兰芳的演出,六十余年过去了,不再记得当时演的是何剧目,迄今仍未忘记的是梅兰芳的扮相与唱腔,虽然已极模糊,但比女人还女人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,遂知道京剧不是现实的人生,京剧是戏,或因是戏,始有人看,继有票友和戏迷沉溺其间,而这些是后来衍生的想法,未曾想过,六十年过去,这竟是我直接面对京剧的全部记忆。二  对于样板戏我诚然是有印象的,文革十年,从晨至昏,不绝于耳,躲不掉也躲不得,但样板戏与传统的京剧已远,是京剧的现代版,或是京剧预期的...详细>>

  • 锥管卷云舒 万物皆钟灵 作者:冯远(文化部艺术司司长)

    我的朋友,水墨画家、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马书林,多年来活跃在美术教育和行政管理岗位上,一副干练爽明的关东壮士性格,躬耕视事,卓有业绩。五月孟春,晋京公务,抽暇小聚片刻,其来去匆匆。临离时留下厚厚一册新作图片,粗粗浏览,已觉风格殊异;细细品读,更觉新意独出,其中不乏精妙之作,遂录读画感言如下:  从作品看,书林似属于那一类性灵派风格的画家,画风受水墨大写意和传统戏曲人物、民间美术造型、装饰构成主义特点的影响,作品朴拙强悍、泼辣放达。他有意识地模糊了写实与写意手法、表现主义与具象主义形式的边界。无论是...详细>>